站内搜索
请输入查询的字符串:

标题查询 内容查询
热点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教科室 >> 科研动态 >> 浏览详细内容
实践工作报告—李丽霞
字缩小 】 【 字放大发布时间: 2020-12-17 浏览次数: 2249 次 来源: 本站编辑

 

 

 

 

教学改革实施效果报告

 

成果名称:    核心素养下高中开展主题式跨学科教学模式探究——以沿黄经济带神木段为例

成果完成单位神木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成果负责人:  李丽霞

成果完成人  刘威娜 冯研 谭芳 郑彩飞

任洪云


 

 

 

 

 

 

 

 

 

 

 

  1. 问题的提出

    从我国的教育改革的大背景看,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把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落到实处,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从中观层面回答了“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桥梁,引领课程改革与育人模式。

    从目前我国高中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来看,自素质教育理念提出以来,我国于2003年实施新课改以来,一直要求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教师要实施过程性教学,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思考,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也就是要加强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但实际上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实效性不强,加之各招生院校主要依据高考成绩录取,对学生综合素养基本不做考评,这就为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增加了难度。新课程强调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强调各学科之间沟通与综合。故选取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生活的主题,开展多学科间合作来培养高中生的核心素养是新一轮课改的一大难点,也是一大亮点。

    由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在他的《智能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的认识和思维方式是多元的,而不是一元的。其主要包括;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韵律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沟通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加德纳强调,我们不仅要认识到人类的智能是多元的,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培养和开发人类的所有这些智能及这些智能间的合理组合。这就要求我们选择合适的教学机制、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与此相适应。

    为此,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都在进行教育改革。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国也与21世纪初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新理念,自2003年实施新课改以来,一直强调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于2014年教育部提出培养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目标。而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基础上实施(探索)的“主题式跨学科教学模式”是教学模式的一种新思路,一种新探索、一种新尝试。它以学生的多元智能为理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围绕一个主题统整多个学科的知识来开展教学活动,构建一个跨学科的知识网络。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开发学生多元智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1. 取得的成果

     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一年多的艰苦努力、辛勤付出,按照课题规划,通过一系列的课堂实践活动的实施,取得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成就。

    理论成果:

    1、主题式跨学科教学模式相关概念阐释

    (1)“核心素养”是2014年,我国教育部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的,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由此,教育部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看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核心素养”是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与修养,它既不是单纯的知识技能,也不是单纯的兴趣、动机、态度,而在于重视运用知识技能、解决现实问题所必需的思考力、判断力与表达力及其人格品性。这意味着,“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各门学科的内容进行思考、判断,并且需要通过记录、概括、说明、论述、讨论之类的语言性活动来进行评价。”换言之,“在学校的课程与教学中,基础的、基本的知识习得与借助知识技能的运用,培育思考力、判断力、表达力,应当视为‘飞机的双翼’,同样得到重视”。

    本文中所涉及的跨学科核心素养,是按2016年9月13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委托课题、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整理的。它包含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十八个组成部分:

    (2)“主题式跨学科教学”这一概念产生于西方的课程整合运动。围绕学生感兴趣或熟悉的情境或主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科整合,最终达到或超越原课程设置目标的课程实践活动。其本质是打破学科界限,既整合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各自学科领域内的知识,也强调学科间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从生活、社会的实际出发,以解决实际问题的逻辑顺序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与学科教学相比,主题式跨学科教学有如下特点:

    ①主题式跨学科教学所选生活情境或主题要立足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这就打通了学生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界限,真正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

    ②主题式跨学科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进行自主的探讨和学习,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自我认知体系的构建,即将外在的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有机结合并内化为自己的认知体系。

    ③主题式跨学科教学注重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师生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凝练出学科间共有的概念及概念体系,构建新的知识架构,在这一构建过程中,实现师生内部的知识资源与外部的场馆自然资源的聚合,是一个学生体验活动、教师课程开发能力与学生知识生成能力的资源整合。

    2、主题式跨学科教学模式实施步骤(实施方案)

    实施主题式跨学科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 通过诊断性评价、小组讨论、民主测评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

  2. 确定教学实施目标;

  3. 创建教师团队;

  4. 统整多学科知识,确定多元化学习资源(即确定主题);

  5. 实施主题式跨学科教学;

  6. 最初成果在教学中运用、检验评价并改进;

  7. 成果总结与展示

    实践成果

    通过这一探究过程,编写了11个教学设计、制作了22个教学课件(PPT)、11个微视频。同时,主题式跨学科教学模式初步在神木中学和神木市职教中心的部分课程教学实践中进行推广应用。

  1. 成果的实施

    一、创新性分析

    1、从研究视角看——把主题式教学与跨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实现了三个打通:打通生活与课本的界限,打通了学科间的界限,打通了学生内在认知与外在资源和知识的界限。

    2、从内容上看——构建各学科间的核心概念,以核心概念为主线确立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方案、开展教学活动。

    3、从过程上看——注重循环,本课题开展的主题式跨学科教学模式的探究围绕

    主题,通过“选择主题---整合主题—融合主题—创新主题”这一教学流程的实施,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无限循环的过程。

    二、成效分析

    课题研发所取得成果、应用效果的分析,例如:通过实践应用本课题成果,得到什么发现或规律性的东西,可通过成果使用前后几组数据的对比分析、案例分析说明。

    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通过课题组全体成员和21届实验1、2班全体同学一年多的努力,认真研究,共同探讨,克服重重困难,课题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从学生变化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学生对政史地三科的学习的认识看,与课题实施之前有很大转变,之前学生普遍认为政史地的知识就是背诵的,考死记硬背来获取,这也是社会上很多人的普遍共识,通过这次课题的开展与实施,学生认识到我们的文科知识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与我们吃饭穿衣密切相关。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去体验、去感悟、去实践。生活逻辑或实践逻辑即使文科知识的起点又是落脚点,并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掌握的,就能理解的,更不会应用,因而学习政史地仅仅视为考大学而学,仿佛与我们的生活没有多大帮助。这才得出学习政史地,特别是学习政治无用论的认识。一部分优秀学生已初步感悟到文科知识形成的基本线索:实践(生活)——理论——再实践——再理论这样一个循环过程。

    二是从学生学习政史地的兴趣看,比之前要浓厚,要积极主动。比如,就拿今年发生的新冠疫情来说,学生对此非常关注,且能理性、冷静的认识,在未开学上网课期间,我们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些与本课题相关的作业,围绕本课题构建的“创新、绿色、协调、共建共享”四大核心概念,完成“分析新冠肺炎产生的原因和科学的预防措施”两个作业,(备注:分析问题的视角不限,比如自然、医学、社会乃至饮食睡觉······角度都可,作业形式不限:可以是:社会调查产生的数据分析,小论文、漫画、手抄报、自编的顺口溜、小品、信天游······)。结果收效比我们预想的好很多。百分之八十五的学生超额完成,至少三份作业,多者就两个问题上交了五种形式的作业,有部分漫画、手抄报、顺口溜作品可以拿出来参加比赛,且这部分学生的作品几乎全部自创,没有搬用网上的东西,有部分学生备注了参考资料。约有15%的学生是完成了两份作业,但质量一般,大多不是自己完成的。这部分学生有待于后期教学过程中给予更多关注。

    四、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在我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本成果在21届实验1,2班进行推广应用,经过一年的努力,认真研究,共同探讨,克服重重困难,课题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效下图为实验班与非实验班对比成绩:

     

    从上面两个表格中可以看出,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成绩相比,实验班两次成绩都比非实验班成绩好。可见,主题式跨学科教学的实施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成果推广应用取得了初步成功。

    1、以理论研究为先导,成果推广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学术支持

    该成果基于霍华德的“多元智能理论”,产生于我国新课改理念中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这些都为教学改革实践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主题式跨学科教学模式研究的深入和成果的推广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学术支持和保障

  1. 以实践为基础,成果推广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主题式跨学科教学模式以主题的方式呈现各学科知识,作为联系各学科的纽带,通过学生亲身实践、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小组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过程中认识事物,在过程中体验及反思,获得与主题相关各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同时,通过主题让学生对事物获得整体的认知,从而形成良好的意识、情感和价值观,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带动并形成了全校师生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核心素养下高中开展主题式跨学科教学模式探究——“以沿黄经济带神木段”为例研究,深化了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加强了实习基地的建设,有效的利用了校企合作平台,为师生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和环境,通过实践参与,使得教师和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提升,多方面受益。由此初步形成了师生结合、校企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发展格局。

     

     

     

分享到:
相关阅读
  • 对不起,暂时没有符合条件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