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请输入查询的字符串:

标题查询 内容查询
热点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浏览详细内容
数学组党史学习(一)
字缩小 】 【 字放大发布时间: 2021-04-08 浏览次数: 2646 次 来源: 张晓敏

         五四运动 唤醒民众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1919年1月1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获胜的27个协约国,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派出了陆征祥、王正延、顾维钧、施肇基、魏宸祖5位代表参加会议。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巡警等七项希望,以及取消1915年中日协约(以日本提出的殖民地化中国的“二十一条”为基础)和交换的陈述书,但遭到了拒绝。会议竟规定德国应将在中国山东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给予中国的,只是归还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被德国夺去的天文仪器而已。中国代表指出,“此次和会条件办法,实为历史所罕见”,并提出抗议。但是,北洋军阀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压力,居然准备在这样的合约上签字。5月初,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五四运动爆发。
    是谁最先将消息报告给国内?又是谁推动国内掀起运动的浪潮?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
    1918年12月,梁启超以个人名义组织了一个民间团体,赴欧洲考察。此行主要目的,是希望以中国民间代表顾问身份参加巴黎和会,从而为彻底解决中国青岛问题赢得时机。梁启超抵达巴黎后,利用与各国政要、各政党党首会见的机会,反复申明中国应有的权益,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国内方面,他与北洋政府外交委员会的汪大燮、林长民始终保持热线联系,及时把和会内外的情况传到国内。
    1919年4月24日,得到外交失败消息的梁启超立即从巴黎致电汪大燮、林长民。对德国事闻将以青岛直接交还,因日使力争结果,英、法为所动。吾若认此,不啻加绳自缚。请警告政府及国民,严责各全权,万勿署名,以示决心。
    林长民根据梁启超的电报,5月1日写成《外交警报敬告国民》一文,与梁启超的电文一起,发表在5月2日的北京《晨报》上。他在文中惊呼“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呼吁“愿合我四万万众誓死图之”。
     5月2日晚,北洋政府国务总理钱能训密电在巴黎的中国代表团,准备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5月3日凌晨,汪大燮前往北大校长蔡元培家告知此消息,“告以此时形势,说学生不可不有点表示”。汪大燮所称的“学生不可不有点表示”,显然是指通过学生游行,施压北洋政府,推翻已作出的在巴黎和约上签字的决定。蔡元培不仅认同,而且马上行动,随即到北大,转告新潮社的傅斯年、罗家伦、康白情、段锡朋,以及国民社的许德珩等人。随即,北大等高校学生在北大三院召开全体学生大会,决定于第二天,也就是5月4日举行大游行。
    1919年5月3日晚,北大等高校学生在北大三院礼堂召开大会,决定把原定于5月7日的国耻日游行提前到5月4日举行。5月4日,北京大学学生和北京十几所学校的学生3000余人齐集天安门前示威。学生们汇集在一起时,才发现没有可以散发的传单,于是,北大学生罗家伦火速赶回北大红楼起草宣言,在爱国情绪的感染下,他很快完成了《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提出了五四标志性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罗家伦印刷了两万份宣言,送到游行队伍中。

 

 

                               张晓敏   2021.4.7

分享到:
相关阅读
  • 对不起,暂时没有符合条件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