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神木职教中心 白建军
【摘要】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然而,以上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大打折扣:在学生的作文中,普遍存在着虚假现象。这主要是由于部分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训练采用传统的“顿悟式”训练方法。针对不容乐观的作文教学现状,笔者初步找到了提高中职生写作能力的两条基本途径:“引进来”与“走出去”。 “引进来”与“走出去”既解决了学生“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的现实难题,又引导学生走上了积累-创造-再积累-再创造的写作良性循环轨道。它既是提高中职生写作能力的基本途径,同时也是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职生 写作能力 引进来 走出去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明确指出:“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写文章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力求有新意。”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它要求学生“我以我手写我心”,即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然而,根据笔者多年的中职语文教学观摩和调研,发现以上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大打折扣:在学生的作文中,普遍存在着虚假现象。写进作文中的人是虚的,事是假的,观点是强加的,感情是浮泛的,失去了生活真实性。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训练采用传统的“顿悟式”训练方法,只强调学生多写,只要多写,似乎总有一天学生会自行走上写作的康庄大道的。殊不知,仅仅靠多写,是远远不能提高中职生的写作能力的。针对上述不容乐观的作文教学现状,笔者深入中职教学一线,广泛调研,不断摸索,初步找到了提高中职生写作能力的两条基本途径:“引进来”与“走出去”。
一、“引进来”
所谓“引进来”,就是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包括书籍、报纸、电视、影像、网络等——来积累写作素材,拓展知识面,从而为写作活动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书非借不能读也”,鼓励学生大量借阅图书。要和图书管理员取得联系,要求学生每周至少借阅一本课外书籍。可以是历史演义、故事传奇,也可以是时事政治、名人传记,还可以是民俗风物、诗词曲赋。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读书观:不动笔墨不读书。要将书中精彩的词、句、段等亮点内容摘录并尽可能背诵下来,以丰富写作语言,为我所用。当然,为了方便学生借阅,我有时也在有条件的班级建立图书角,鼓励学生从家里带来自己喜欢的、有意义的书籍充实图书角,并安排班级“图书管理员”进行登记借阅。这样一来,晨读半小时,课间十分钟,午间一小时,晚诵十分钟,自然就成了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时间。阅读时间有了保证,借阅活动成为常态,自然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为积累素材,丰富写作语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两耳要闻窗外事”,鼓励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要和电教管理员取得联系,要求学生每天至少收看半小时新闻类节目。可以是联播快讯,也可以是焦点访谈,还可以是时事纵横。同时要求学生做好相关记录:要将那些意义重大、时代感强、影响深远以及对自己触动最深的典型事件速记下来,并附上所感所想,为日后撰写热点类作文储存一些佐证材料。当然,为强化记忆、学以致用,我有时也会利用班会、作文课、阅读课等场合,举办一些诸如素质教育要不要考试、职业教育应不应该以升学为目标、圆明园有没有必要重建等时事辩论活动,鼓励学生凭借平时积累的新闻素材,据理力争,畅所欲言。如此一来,周一的班会课,周三的作文课,周五的阅读课,就成了学生针锋相对、唇枪舌剑的论辩时间。关心时事有了依托,论辩活动成为常态,自然就养成了积累新闻素材的习惯,从而为热点类文章的写作,提供了有力的论据支撑。
(三)“众里寻他千百度”,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积累网络资源。相对于传统作文教学中写作素材的积累是通过报纸、杂志来开阔眼界,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则是一个“信息容量巨大、资源丰富的开放系统。”要和计算机房管理员取得联系,要求学生每两周至少围绕一个主题搜索积累相关资料。可以是当次作文话题,也可以是与此相关的关键词,还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网络热门话题。同时指导学生采取“拿来主义”的方法甄别积累网络素材:观点极端、错字连篇的文字垃圾,要坚决摒弃,一概删除;思想内容尚可,文字存在一定瑕疵的,要组织学生讨论修改后再取其精华,择优选用;思想鲜明突出,内容丰富出彩的文质兼美素材,要悉数拿来,全盘吸收,必要时还需熟读成诵。此外,为调动广大学生海量积累优质网络资源的积极性,我有时也在有条件的班级举行“我上网,我积累,我快乐”系列评选活动,由全体学生依据积累成果评议,并给予适当奖励。学生上网有了明确的方向,积累积极性得到了调动,优质网络资源自然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累积,从而为日后写作时临时调用做好了储备,真可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需要补充的是,在学生明确以上三种“引进”途径的基础上,语文教师要密切配合上述管理人员,扎扎实实地把“引进”工作落到实处:要定期抽查学生的读书笔记并给予点评;定期走访管理人员了解学生借阅图书、收看电视、登录网络等最新动态并商讨应对之策;定期亲临图书馆、教室、计算机房检查督促学生活动开展情况并做好相应记录。
二、“走出去”
所谓“走出去”,就是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出书斋,走向实训厂房,走向大自然,走向火热的生活,参与实践活动,从而磨砺自身,增加生活阅历和积累,破解学生“无心里话可说,无真感情可抒”的现实难题。具体做法是:
(一)充分利用好每年的春游、植树、夏令营等常规课外实践活动,将写作能力的培养潜移默化地融入活动之中。比如我在教学 “寻觅春天的踪迹”这一板块时,恰逢学校组织春游活动。我没有“填鸭”式地向学生灌输春游的意义、游览的常识以及功利地布置相关的作文,而是因势利导、另辟蹊径,鼓励学生放下所有的思想负担,“竹杖芒鞋轻胜马”,全身心地投入春游活动,要玩得开心,玩得尽兴。同时,可以将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最打动自己的人物以及最萦绕自己的心境记录下来,作为春游的收获之一。如此一来,学生看似忙无目的地去漫游,实则带着很明确的任务,那就是:去“寻找春天的踪迹”。结果那次作文学生不仅都有话说,而且都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完全实现了该次作文的教学目标,效果良好。
(二)将“走出去”理念贯穿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使学生时时都在实践,处处都在体验,从而日积月累,建立起写作素材的高楼大厦。针对我班学生大都是农村孩子的优势,我要求他们每周六放学后都要进行观察,可以观察动物,也可以观察植物,还可以观察风土人情。与此同时,我要求他们与观察对象零距离接触,展开平等的“对话”,并要将观察结果详细记录下来。这种点滴积累看似无关紧要、可有可无,实则集腋成裘,值得推广。而且,与前一种“走出”途径相比,这条途径更加实用、长效,也更易于操作。春游、植树、夏令营等常规课外实践活动毕竟次数较少,而观察身边事、体验日常情却可日日进行、风雨无阻。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两种“走出”途径的贯彻落实,同样离不开语文老师的悉心指导和检查督促。语文老师要定期抽查部分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观察记录,了解学生的观察水平和表达能力,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有效指导,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水平和表达能力。
总之,“引进来”与“走出去”既解决了学生“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的现实难题,又引导学生走上了积累-创造-再积累-再创造的写作良性循环轨道。它既是提高中职生写作能力的基本途径,同时也是有效途径,值得广大中职语文教学同仁一试。
实践思考
当然,在我们努力提高中职生写作能力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以下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1、老师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外养的方式,学生自我内省的激发还存在不足,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写作能力培养的实效。
2、培养的机制还有待完善与改进。一个良好的机制是保证培养成效的有效保障。在实践过程中,如何在培养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个性研究与评价仍需加强与探索。
3、引进来和走出去的途径还需进一步拓展。拟借力校企合作及志愿者服务等课外实践活动的有利条件,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活动视野,为积累写作素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过,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要我们师生同心,措施得当,引导得法,中职生写作能力必将大力提升,一定会引导学生走上了积累-创造-再积累-再创造的写作良性循环轨道!